文章導讀:全球新冠疫情的發展,改變著人們的出行、旅游等放松方式。伴隨著雙十一的落幕,一小時超過200萬件酒店套餐的銷量讓酒店業聞到了復蘇的味道。但是與此同時,伴隨著境內疫情減緩,超一億的出國游消費者轉向境內旅游,景區酒店在把握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極大的挑戰。那未來景區酒店設計應該怎么做才能把握此次機會呢?今天勃朗景區度假酒店設計公司小編結合網絡數據與分析,與您分享!
“出口轉內銷”
先來看一個數據,2019年中國公民出入境旅游人數3億人次,其中出境1.55億人次。這也意味著,中國14億人口,在去年就有1.55億人出國旅游了,包括港澳臺。
那么,2020年這些人都到哪里去了?答:國內旅游!
這一點,從剛剛結束的“雙十一”就可以得到證實。
數據顯示,“雙11”期間以東北為代表的國內滑雪、冰雪游目的地熱度快速上漲,該平臺上這類產品預訂量同比上升了110%。比如長白山某度假村的三天兩晚度假套餐就賣得甚是火熱,還有人為此分享“搶房攻略”。
與此同時,上海迪士尼、長隆、橫店等也紛紛加入各平臺促銷活動,包括尚未開業的北京環球影視城也因為優先購票權的限量發售而遭到哄搶。而在這些景區周邊的酒店熱度也沖上新高。
其實,隨著越來越多的景區開始主動引進或建設酒店,各類酒店品牌也開始入駐景區。可以說景區酒店已成為很多景區的有利“擔當”。而旅游景區度假型酒店作為景區的關鍵載體,已成為其重要的經濟發展支柱。
詩與酒店
生活不止茍且,還有詩與遠方。投射在度假旅游上,遠方是指渴望體驗文化的新奇,詩歌則是感受不同文化形式制造的共情。
當這兩點都可以在酒店上得到滿足,就演變成了“酒店即是目的地”的消費轉變。
疫情過后,大家逐漸拋棄以往起早貪黑的“景點游”,更愿意找個喜歡的酒店待著,最大化的感知時間和心情。如果酒店還能體現出當地特色,滿足“看世界”的需求,那就更完美了。
此外,酒店不僅是游客旅居他鄉的屋檐,還承載著社交屬性,滿足了曬圖、打卡的新需求。
有數據顯示,80后、90后、00后年輕人群已成為旅游消費的主力,而這類人群在對旅游酒店選擇上,首選已經遠非住宿功能,“顏值高”、“個性化”、“有趣好玩”成為被提及頻率最高的詞匯。
他們對景觀房、新型酒店、網紅酒店消費偏好更為強烈。他們還有著顯著的特點,一是他們對于價格并不敏感。常年出國旅游的他們并不在乎酒店幾十塊錢甚至幾百塊錢的折扣;二是體驗酒店多年,他們想要更高的服務品質和生活體驗。
景區酒店準備好了嗎?
再來看看今年疫情以來的市場情況,我們發現疫情后各地的網紅酒店最先復蘇,從產品設計到營銷創新,都成功吸引了大批客流。
風景、美食、故事已成了最新的度假旅游標配。
當新的休閑度假理念進一步更新,已經逐步形成了以酒店為載體,帶動目的地景區、餐飲等共同回暖的旅游復蘇生態鏈。在此基礎上,景區酒店更需要突破原有的食宿等傳統要素,不斷的伸展內涵,催生酒店品牌價值的傳播。
一方面,景區酒店有著得天獨厚的文化條件,在依托景區文化的基礎上發掘酒店自身的文化內涵,不僅可以滿足游客的基本需求,并且將自身化為景點的一部分,從而增強酒店的品牌感知力。另一方面,不同于曾經的短住理念,為游客打造一段完美的旅程也是景區酒店的發展目標,通過管家式、定制式等服務方式,眼神服務鏈條,將文化體驗、鄉村休閑、戶外運動等作為酒店的附帶產品,讓游客擁有多種選擇,提升對酒店的的期待值。
曾經的景區酒店是連接景區和目的地的樞紐,而現在,景區酒店也可以通過個性化的服務和獨具匠心的酒店設計,讓自己成為景點的一部分,成為旅游目的地的一部分。
處在這種趨勢下的景區酒店,要如何應對這種個性化需求的增長,處在這種趨勢下的景區酒店,迎來的主題深度體驗的趨勢,意味著個性化需求的增長,同時將成為所有酒店的挑戰。
來源:http://www.uiuwky.buzz/news/hyzx/show-3939.html